成都市鑫合力建筑模板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成都機械模板,成都鋼模板,成都異型鋼模板等工作,成都市鑫合力是集生產批發廠為一體的專業公司,歡迎咨詢電話18089515881,成都市鑫合力將竭誠為您服務.
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2009年被認為是“中國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但中國仍然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矚目的答卷,不但成功實現年初提出的“保8”目標,而且增速大大超過預期。
在這種大環境下,目前國內工程機械租賃行業到底發展到何種規模?還面臨哪些突出的問題?為了獲取這些問題較為準確的答案,為國內廣大工程機械租賃企業決策提供科學參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程機械租賃分會聯合《建筑機械》雜志,繼2007年、2008年之后,于近期再次進行了中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的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問卷173份,收回149份,其中有效問卷123份,在此特別感謝調查中所有支持我們工作的朋友。
1 企業基本情況
1.1 企業類型
如圖1所示,調查涉及的租賃企業中,國有企業14家,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1.4%;民營企業有68家,占55.3%;中外合資企業為13家,占10.6%;外商獨資企業有28家,占22.7%。與2008年的調查結果對比,民營企業比2008年的58.5%略有下降。民營租賃企業多少受到了經濟危機波及,但即便如此,民營企業仍然從比例上占據絕對優勢。中外合資成分由16.9%下降至10.6%,與之相比,國有成分比2008年的10.8%略有提升,2008年外商獨資占據的13.8%,2009年這一比例達到了22.7%,有了大幅度的增長,由此可見,2009年中國工程機械租賃企業的性質尚未發生大的變化,民營企業繼續占據半壁江山。這和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與積極的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
所示,在被訪者供職的企業中,從事租賃業不到5年的有72家,占調查企業總數的58.5%;已從業5??10年的有39家,占31.7%;從業10年以上的有12家,占9.8%。從事租賃業不到5年的企業,2008年調查中占所調查企業總數比例為67.7%,到2009年則降到58.5%。兩個比例數折射出工程機械租賃企業在經過了2008年雨后春筍般的發展態勢之后,從業時間較短、設備單一的租賃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力量單薄的企業已被淘汰出局。
這些企業可分為5種類型(見圖3),分別是專業工程機械租賃公司、隸屬施工企業的租賃公司、隸屬制造商的租賃公司、隸屬代理商的租賃公司和其他涉及租賃業務的公司。其中專業工程機械租賃公司有66家,占總數的53.7%;隸屬施工企業的租賃公司有24家,占總數的19.5%;隸屬制造商的有18家,占14.6%;隸屬代理商的有3家,占2.4%;還有其他涉及租賃業務的公司有12家,占9.8%。
本次調查中,專業工程機械租賃公司占有53.7%的比例,較2008年的44.6%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結合對調查對象的采訪得知,很多施工企業的設備管理部門逐步趨向專業化,逐漸形成專業的租賃公司,這是施工企業提高設備利用率和資產管理水平的自身要求,同時有些租賃公司的獨立性也表現得越來越強,對租賃業務的經營根據實際情況優先考慮租期較長或利潤率較高的用戶,這些發展都將更加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由于國家目前尚無專門針對租賃企業的管理機構,只要擁有設備就可以開展業務,租賃業在興起的那一刻,就面臨著市場不規范的現實問題。
另外,隸屬制造商的租賃公司本次調查中仍占有14.6%。不少工程機械廠商看重租賃業務根本上還是為了促進設備銷售以及回收資金。這類廠商一般都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過硬的設備維護能力,如徐工、三一、中聯、龍工、廈工、柳工等公司都開展了融資租賃業務。對廠家來說,融資租賃會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對用戶來說,廠商租賃最大的好處是設備維護能得到切實保障,但不足之處表現在產品品牌和種類的可選擇空間相對狹窄,這一點恰為很多專業工程機械租賃公司提供了市場空間。他們精選出各廠家受到市場歡迎的機種,供承租人挑選。不少專業租賃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維修團隊,解除了承租者的后顧之憂,因而受到市場的青睞。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本次調查中隸屬代理商的租賃公司有3家,占調查企業的2.4%,低于2008年的7.7%。對這一變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參與調查的這類企業本身少于2008年,另一方面可解釋為,很多代理商已將自己的租賃業務獨立出來,成立了專門的租賃公司。專業的租賃公司多為民營企業,體制靈活、船小好調頭,是中國工程機械租賃業的生力軍。
1.2 企業規模
所示,在本次調查的123家企業中,總資產小于1000萬元的企業有45家,占總數的36.6%,1000萬~5000萬元的有30家,占24.4%;5000萬~1億元的有15家,占12.2%;1億元以上的有33家,占26.8%。
所示為被訪者供職企業設備擁有量情況,可租賃設備50臺以下的企業有69家,占總數的56.1%;50臺~100臺的有12家,占9.8%;100臺~200臺的有18家,占14.6%;200臺以上的有24家,占19.5%。
企業注冊資金方面,如圖6所示,1000萬元以下的有57家,占46.3%;1000萬~5000萬元的有30家,占24.4%;5000萬~1億元的有18家,占14.6%;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8家,占14.6%。
由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近七成企業的設備保有量在100臺以下,近一半受訪企業注冊資金不足1000萬元,這兩個比例在2008年調查中均接近九成。注冊資金過億的大型企業,2009年占14.6%,而2008年僅占3.1%。在2008年的調查報告中筆者寫道:“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市場上的主力軍還是小型企業,由于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市場表現比較散亂,這也導致了規模化的不正當競爭,說明了中國的工程機械租賃業需要規模較大的企業來引領行業健康的發展。”從兩年的調查結果對比來看,小型企業的過分競爭已有所降溫,一些發展迅速的企業加入了引領行業的大型企業陣容,對規范國內工程機械租賃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企業年營業額情況見圖7。在1000萬元以下的有42家,占調查企業數的34.1%;1000萬~5000萬元的有33家,占26.8%;5000萬~1億元的有12家,占9.8%;1億元以上的有36家,占29.3%。
可能有部分隸屬于施工企業或代理商的租賃公司把非租賃業務的數據也計算進來,從而增加了營業額的數量。但同時也能反映出,國內建筑工程機械租賃行業通過市場運作正在優化整合,一些零散的小企業只能通過零星業務生存,豐厚的業務資源逐漸靠近有規模的租賃企業,租賃行業大型企業陣容漸趨形成,開始主導市場。
2 企業經營情況
2.1 企業業務范圍
所示,被訪者供職的租賃企業中經營業務涉及最多的是土方機械,為51家,占總數41.5%;經營路面機械業務的有42家,占34.1%;經營工程起重機的有30家,占24.4%;經營混凝土機械的為27家,占22.0%;經營塔機的有21家,占17.1%;經營高空作業平臺的有15家,占12.2%;經營壓實機械的有9家,占7.3%;經營樁工機械的有6家,占4.9%;另外還有12家企業經營其他設備,占9.8%。這一數據比較合理地佐證了2009年國家對交通運輸及公共設施行業進行了重點投資的政策,加之2009年房地產業的復蘇升溫,這些都為土方機械、路面機械、起重設備、混凝土設備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本次調查顯示,被訪者所在企業業務范圍只涉及周邊區域的有0家,涉及全國范圍的有42家,占總數的34.1%。而2008年的這兩組數據分別是6家、4.6%和40家、30.8%。本次調查各企業業務所在區域的差異凸顯:東北地區21家,華北地區45家,華東地區18家,華中地區3家,華南地區0家,西北地區9家,西南地區3家。不可否認,這種差異有抽樣缺陷的原因,但也說明“跟著業務跑”已成為很多租賃企業的生存法則。這一調查結論與《建筑機械》雜志記者近期對浙江工程機械租賃市場走訪的結果相吻合:連云港有幾個“起重機村”,使連云港當地起重機保有量嚴重飽和,當地工程量遠不能“喂養”龐大的起重機群。同時,緊鄰的浙江省近年來工程量快速增長,導致共計有近千臺起重機從連云港涌入了浙江地區。
2.2 租賃企業的客戶對象
被訪者供職企業客戶對象涉及到國有大型施工企業的有63家,占總數的51.2%;涉及到大型民營施工企業的有54家,占43.9%;涉及到個體施工企業的有57家,占46.3%;涉及到個人及其他客戶的有30家,占24.4%(見圖9)。從這個結果不難看出,對工程機械租賃需求量最大的還是國有大型施工企業,在國家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中,國有大型施工企業承擔著最主要的施工任務。本次調查中涉及到個體施工企業的占到46.3%,超過了涉及大型民營施工企業的43.9%,也高于2008年涉及的個體施工企業所占的33.8%,這說明個體施工企業雖然多承接一些小型工程,但隨著全國各地投資建設的如火如荼,個體施工企業通過量的積累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可小視。
尋找客戶的方式情況見圖10,通過業務人員銷售的有93家,占被調查企業的75.6%;通過原有關系的有69家,占56.1%;通過網絡的有30家,占24.4%;通過廣告的有24家,占19.5%;通過投標形式的有48家,占39.0%;委托他人經營的有21家,占17.1%。可以看到通過銷售人員銷售和利用原有關系仍然是主要的營銷渠道,而網絡、廣告宣傳同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中通過投標尋找客戶的企業占39.0%,此比例2008年為20.0%,可見招投標形式在國內工程機械租賃行業進一步普及,這對規范市場、促使設備資源的優化配置必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2.3 企業發展戰略
在被訪者供職的企業中,有33家企業有并且正在積極運作自己的并購計劃,占26.8%;有27家企業有并購打算但還在等待成熟時機,占22.0%;沒有并購計劃的有63家,占51.2%(見圖11)。
各企業戰略投資計劃見圖12,共計有69家企業計劃增加設備的擁有量并增加新機種,占總數的56.1%;有42家企業計劃增加設備擁有量但不增加新機種,占34.1%;有12家企業計劃僅更新設備,占9.8%;而選擇計劃減少投資和不能確定未來戰略投資的企業均為0家。可以看出,和2008年調查結果中超過八成企業表示在戰略上要進行擴張或有并購計劃的考慮相比,通過2009年在危機中的磨煉,超過半數企業開始恪守“先保本,再賺錢”的穩妥原則,當然,這與此次調查中民營企業居多有關。但同時行業應該清醒,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不可避免,一部分企業會逐漸做大做強,另一部分競爭力弱的企業將退出工程機械租賃行業舞臺。
二手機械設備以其價格便宜、再利用價值高的獨特優勢逐漸得到工程承包商的認可,市場需求量劇增。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工程機械再制造及二手機械市場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二手機械設備交易額已超過500億元。另根據海關數據統計,1998年全國進口二手挖掘機總量僅為幾千臺,而目前全國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機就超過兩萬臺,相當于國內挖掘機年銷售總量的1/3。據統計,2009年全國實現二手工程機械銷售額約369億多元,同比增長15.8%;在機械行業中,二手工程機械成為6個環比增速行業之一。不少租賃公司在二手工程機械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本次調查中,有84家企業表示已經或計劃要從事二手機業務,占總數的68.3%;而另外39家則表示沒有這樣的計劃,占31.7%,如圖13所示。而2008年這兩者的調查數據分別為52.3%與47.7%。
3 行業環境
3.1 制約因素
對于限制租賃業發展的因素選擇最多的是回款問題和不正當競爭(見圖14),兩者各有57家企業,各占總數的46.3%,這一現象與2008年的調查結果一致;選擇設備安全、地域保護、國家宏觀調控的各有27人,各占22.0%;選擇人力資源不足的有30人,占24.4%;選擇業務銷售的有12人,占9.8%;選擇資金短缺的21人,占17.1%;選擇設備運輸的有5人,占4.1%。回款和不正當競爭仍是國內多數租賃企業面臨的頭號難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場不夠規范,法律法規還有待于完善。國內現在尚無專門主管工程機械租賃行業的官方機構,導致該行業目前處于管理真空狀態。調查中不少被訪者抱怨市場太混亂,但他們又不知道具體該找哪個部門來反映問題。這種缺乏有效制約機制的市場環境,導致在工程機械租賃市場中魚龍混雜,拖欠、抵賴租金現象時有發生。山西運城一家受訪的租賃企業在填寫這一欄時抱怨,有些承租人太沒有誠信,拖欠他們200多萬元的租金好幾年不還。他們強烈建議租賃分會能在會員單位中對這些缺少誠信的承租人或單位推行黑名單制度,以免其他企業再次蒙受損失。
另外,本次調查中,有30位被訪者選擇人力資源不足限制了租賃業發展,占24.4%,2008年這一數字是16人,占12.3%。這兩組數據的對比直接反映出租賃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匱乏,這也向高校與相關人才培訓機構大力培養租賃業高端人才提出了課題。
3.2 行業信心度
在對2010年租金的預測中,有45位被訪者選擇了會增長,占總數的36.6%;36人認為租金將維持不變,占29.3%;認為租金會下降的有42人,占34.1%。
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預測租金將會增長和將會下降的分占多數,一方面,是大家對市場不正當競爭還可能繼續蔓延的擔憂,另一方面,一些擁有熱門設備并服務質量好的租賃企業,自信適當的提價不會影響客戶的合作。此外,行業也普遍意識到,靠租金的價格戰,各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甚至無法維持生存,其結果只能是多敗俱傷,要想合理發展,必須維持一個合理的租金價格,這本質上還是對行業公平合理競爭環境的呼喚。
在調查中,有84位被訪者對工程機械的租賃行業未來持樂觀態度(見圖16),認為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租賃市場會進一步增長,占調查總數的68.2%;認為會下降的有12人,占9.8%;還有27位被訪者認為2010年基本會與2009年的市場持平,占22.0%。對于工程機械租賃業發展趨勢的認識,有96位被訪者認為租賃是行業發展的必然或很有前途,占78.0%;27人認為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整合,占了22.0%;認為已經很成熟了和認為不會有太大市場的人均為0。
此次整個調查報告的統計結果讓我們看出,中國工程機械租賃業在近幾年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行業發展漸趨理性,民營企業從數量上仍然占據重要地位。雖然行業中回款率低、不正當競爭等原因依然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但隨著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繼續實施,國內工程機械租賃行業將贏得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加之為進一步確保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國家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各種舉措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難瓶頸,這些積極的舉措將對國內工程機械租賃行業進一步優化。在此環境下,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直面問題,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且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好意見,這些現象和68.2%的被訪者對行業持有樂觀態度一道,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工程機械租賃業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